財聯社3月8日訊(記者 唐植瀟 高夢陽) 小米汽車上市越來越近。
新消費日報記者獲悉,位于北京王府井東方新天地的小米之家將會是全國首家小米汽車直營店,根據該門店店員提供的消息,目前門店裝修已接近尾聲,但小米汽車SU7尚未正式到店,“首批汽車到店的時間預計在四月份”。
在直營門店方面,除了王府井東方新天地的小米之家門店,位于朝陽區合生匯的小米之家門店,也將成為首批直營門店,而位于北京市朝陽區花虎溝的祥龍博瑞汽車園區內小米汽車2S店,將成為北京首家小米汽車2S店。
新消費日報記者進一步獲悉,小米目前開放了兩個有關汽車崗位的招聘,涉及29個全國各大城市。
小米汽車首家門店4月開業
“現有門店無法容納下展車”,該名小米之家的店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小米之家會搬上二樓,原店址會開一家新店。
“全北京的試駕預約都會被分配到我們店”。新消費日報記者通過店員了解到,現在已經可以開始預約試駕。
根據記者觀察,除小米汽車之外,在東方新天地的一層云集了不少汽車品牌,包括蔚來汽車、現代汽車、上汽集團R汽車以及此前的威馬汽車(已閉店)。
“目前有主管對我們進行了簡單的培訓,了解了小米汽車的具體參數,以及預約試駕等等流程”, 該名店員補充道,后續會有專門的同事負責汽車銷售業務,同時北京小米科技園和亦莊小米工廠區域體驗到智能駕駛。
日前有媒體報道,小米汽車在杭州也會有門店落地。新消費日報記者也趕往報道中提到的杭州大悅城內的小米之家。
門店工作人員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自己并不清楚小米汽車會不會在門店內展示,“一切消息以官方渠道為準”。
據大悅城相關工作人員向相關媒體證實,這家小米之家上個月已改造完畢,就是為了放小米新車的。預計最快月底進展車,到時新車將在門店內展示。 而記者在門店走訪時對比發現,該門店已經拆除了此前的玻璃門,門店面積也顯得更為開闊。
早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之前的去年11月份,小米汽車就開放了大量汽車銷售相關崗位的招聘,包括主管、零售店長等等。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有小米汽車的銷售開始招募預約試駕的用戶了,包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地。
新消費日報記者在小米官網了解到,小米開放了兩個有關汽車業務崗位的招聘,一個名為產品專家,另外一個名為交付接待崗,分配為銷售類崗位和運營類崗位,屬于2024屆春季校招計劃的一部分,涉及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一二線城市。
具體城市名單如下:重慶市、成都市、北京市、福州市、南京市、西安市、深圳市、天津市、武漢市、南昌市、寧波市、合肥市、蘇州市、鄭州市、溫州市、石家莊市、太原市、廣州市、無錫市、青島市、沈陽市、長沙市、昆明市、廈門市、佛山市、東莞市、上海市、海口市、杭州市。
以產品專家崗為例,要求應聘者對汽車產品和行業具備濃厚的興趣與熱情;具備日常瀏覽和關注汽車產品和行業相關內容的習慣;能夠清晰表述自己對具體汽車品牌或產品的見解,且能夠表述論點依據和邏輯;能夠針對使用過的車輛表述基本乘用體驗反饋比如優缺點分析,
此外,應聘者還必須具備有效溝通能力;認同小米的愿景與文化價值觀;認可認同銷售工作,持有駕駛執照C本,且能夠獨立的在公共道路進行安全和熟練的車輛駕駛。
最新信息顯示,小米之家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新增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充電樁銷售、電池銷售、二手車經紀、機動車修理和維護、蓄電池租賃、代駕服務等,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雷軍:為上市做最后的沖刺準備
去年12月28日,小米集團在北京總部與包括祥龍博瑞在內的首批14家銷服合作商正式簽訂了合作意向書。隨著SU7上市進入倒計時,小米汽車的渠道布局也已全面鋪開。
包括北上廣深在內,小米汽車交付中心已經在多地的地圖App中上線。
據了解,小米汽車的銷售模式采取的是“直營+加盟”方式。小米汽車方面介紹,小米汽車銷交服渠道,以“1+N”模式優先覆蓋頭部市場,分批次布局全國。
其中,“1”代表小米汽車自建自營的交付中心,功能以交付為主,覆蓋“銷售、售后服務”業務;“N”代表代理銷售、用戶服務觸點。
“這段時間,我們進行了大規模的路測,以及在黑河極寒條件下的冬測。我在這里保證,我們全力以赴一定把小米汽車干好、干成,不讓全國的用戶失望,把小米汽車做好”。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正在為小米汽車上市做最后的沖刺準備。
不過,當前小米汽車還未上市就已經面臨激烈的競爭環境。
近期已有零跑、吉利銀河、阿維塔、理想、特斯拉、比亞迪、五菱、深藍等近20家新能源汽車品牌推出降價促銷活動。
其中2月19日,比亞迪宣布推出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榮耀版兩款車型,起售價均降至7.98萬元。其中DM-i車型售價區間為7.98-12.58萬元,EV版車型售價區間為10.98-13.98萬元,口號從“油電同價”到“電比油低”。
在此前的全球新能源動力總成年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曾公開表示:“中國汽車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是長期趨勢的短期表現,中國車企會從一百多家變成十幾家,進行淘汰賽。”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頭部新能源車企在2024年增速承壓,因此以頭部新能源車企主導的價格戰仍將延續,尤其是在10萬元~20萬元的主流價格帶。
在如此激烈的“價格戰”下如何定價,成為了小米汽車上市前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